吴兴区局以“知识产权画像”数字化平台为载体,通过免费提供创新能力“无感体检”,有效破解辖区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能力弱、保护碎片化、创新支撑不足等难题,引导各类资源精准配置。10月7日,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二批典型案例,该区局“知识产权画像”公共服务模式成功入选(全国30个)。
一是聚焦知产布局,补齐创新能力短板。归集各部门数据,全方位分析企业创新能力、技术布局等情况,直观展现企业自身短板。提供同行专利分析报告,帮助企业在研发方向、风险规避等方面提供参考。对重点产业进行全产业链“画像”剖析,强化上下游协同保护和有针对性开发布局。截至目前,已归集市场监管、科技、经信等15家部门5.8万余条数据,为736家企业绘制“知识产权画像”,帮助解决知产问题178个,推动企业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44.5%,研发经费增长14.12%。
二是增强知产保护,提前规避侵权风险。通过“画像”排摸筛选与辖区科创型企业核心技术高相似度的申请,及时预警被侵权风险。依托“画像”结果为企业智能推荐具备专业技术领域经验背景的服务单位,提升知产申请专业性。基于“画像”对本地特色产业出现的知识产权共性问题汇总分析,进行针对性诊断指导。平台上线以来,共向企业发出侵权预警533次,为企业成功配对优质代理机构83家,指导童装产业在全国率先运行服装外观专利“码上许可”模式,解决特色产业专利转让许可渠道窄这一难题。
三是活用知产成果,助企畅享创新红利。打通“画像”生成的综合评分和银行侧数据,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白名单”,提升知产融资效率。全量梳理归集各领域惠企政策,实时比对“画像”数据,向企业在线推送适配政策信息。通过“画像”分析企业知识产权需求,自主匹配相关技术领域高校院所、科研人员,由产业园协助企业进行线下深入对接,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2022年6月以来,共助力该区58家企业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5亿元,同比增长55%,帮助41家企业智能匹配22类政策,成功争取政策补助960万元,为25家企业匹配牵线浙江大学、华南理工等高校37家,助力企业改进和开发新产品2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