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索引号:   11330500307485073G/2023-00051 成文日期:   2023-05-0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湖市监食协〔2023〕94号 发布机构:   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23年湖州市市场监管系统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5-04 14:30:37

各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南太湖新区分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关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提升我市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现将《2023年湖州市市场监管系统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54        

2023湖州市市场监管系统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以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为抓手,推动治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治理能力水平进一步增强、生产经营规范发展进一步提质,确保亚运会保障区域内食品安全事故和食源性兴奋剂事件两个零发生,确保食品安全包保机制全面落实,确保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依法依规上链可追溯,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重大舆情,确保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为加快打造浙里食安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贡献湖州力量

一、坚持党政同责,压实属地管理责任

(一)从严落实党政同责。严格执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构建权责清晰、分层分级的属地管理责任体系,推动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按照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照单履责。优化考核评议办法,对食品安全重大事项进行督促落实,对未履行食品安全责任或者履行职责不到位等情况进行约谈。

(二)深化包保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三张清单+一项承诺书制度,推进各级食药安办和包保干部常态化应用数字化履责平台,包保关系建立率、承诺书签订率、督导完成率动态保持在100%。加强督查,确保包保责任落实、督导问题闭环,加快推动形成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长效机制。

(三)强化部门协调联动根据国务院食安办和省食药安办总体部署,适时出台实体化办法。适时修订市食药安委工作规则,落实包保、调度、约谈、督促等机制,加强食品安全重点工作调度,督促落实食品安全重大事项,对未履行食品安全责任或者履行职责不到位等情况进行集中约谈。以省食药安办推出食品安全指数为契机,对照《食品安全指数评价规则》内容,强化食安考核、平安考核等综合评价的牵引作用,进一步优化责任落实机制

)推进食安示范创建。承接浙里食安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深化实施食安国创六大工程,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高质量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指导推动吴兴区高质量创建第三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县,力争率先实现省级示范区县全覆盖建立乡镇(街道)星级食安办梯度培育库,推动五星级创建8家、四星级创建21家,并做好动态管理。

二、抓住关键少数,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推进关键岗位责任机制。推动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主要负责人负总责,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分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配备率达100%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执行率达90%以上

(六)强化全程质量控制贯彻落实省局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实施意见和保健食品经营行为规范省级标准。组织开展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排查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推动贯彻落实《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开展企业主体履责评审。持续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通过履责经验分享、失责教训剖析、监管点评跟进等方式,开展6场企业负责人履责报告活动。持续推进特殊食品生产企业体系检查,30家以上重点食品经营企业进行体系评价。将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管理员全面纳入年度培训考核计划,两员抽考合格率达到100%

三、聚焦全链提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深化行政许可改革。深化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组织开展全食品生产许可审批质量评查进一步推广聚合码,提高新版电子许可证覆盖率和应用率。推动有机产品认证等食品农产品认证实施工作。深入推动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

)增强专业支撑能力。谋划实施食品安全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十百千工程加强食品生产检查员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建设规范第三方食品安全协管服务。深化食品抽检全流程改革,打造全统一风险信息平台。推进食品检验机构数字化实验室建设,食品承检机构和大型食品生产企业数字化实验室覆盖率达100%。加快食品快检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食品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质量控制等方面关键技术研发,提升食品安全主动防控水平。持续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测,食品抽检量达到4批次/千人。

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完善食品安全领域行刑衔接工作机制。深入实施铁拳”“亮剑行动,聚焦重点领域查办一批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严打重处性质恶劣的违法行为。强化重点领域执法,始终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保持高压震慑态势,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等违法行为,扎实开展食品安全领域专项行动。落实处罚到人要求,依法实施行业禁入。

十一)健全信用监管机制。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实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将抽检不合格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及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将相关市场经营主体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十二加强风险预警交流。完善风险预警交流工作机制,优风险信息上报交办流程,提升信息报送、处置时效。深化食品风险数字化预警全流程,打造全统一风险信息平台。重建数据分析预警模式,实现精准监管预测实现食品安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管控,激发风险预警数字活力。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构建市、县级应急联动体系。

四、坚持数字赋能,推进追溯体系建设

(十)推进全程追溯系统建设。强化浙食链食品全生命周期的链路管理,贯通生产加工、商贸流通、交易配送、消费结算等全环节应用场景,食品成链率提升至50%。围绕乳制品、肉制品、保健食品等10余类高风险食品品种,以大中型种养殖、生产企业、大型批发(农批市场)、大型物流、大型商超、集中配送企业为重点,发挥头部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广批次码、单品码、订单码等一批最新技术落地应用,用户覆盖率、重点品种覆盖率均达80%以上。

(十全力保障亚运食品安全全面梳理亚运食品安全保障全领域任务事项,构建亚运食品安全保障组织体系和任务体系加强与省局对接,统筹解决重大事项,协调跨食品供应和安全监管事项,全面做好亚运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推进食材仓体系建设。组建亚运会食品安全保障队伍,对重点场所实施全环节驻点保障监管。推动亚运保障在线应用落地,定点接待酒店、集中用餐配送单位等重点场所后厨阳光厨房、物联设施全覆盖。开展迎亚运、保安全食品安全质量提升攻坚行动

(十助力GM2D示范区建设强化浙食链对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GM2D)的支撑,推动食品领域商品一维条码向二维条码转换,为全省首个GM2D示范区建设二阶段目标全面超额完成做好食品领域有关支持工作。深化浙食链扩面贯通应用,努力构建加工品种样样赋码、仓储物流码码关联、消费结算时时追溯的数字化应用新生态。

五、锚定产业发展,建设惠民工程

(十)全力办好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养老机构食堂食品安全提升行动,全养老机构食品安全量化等级B级以上比例达到60%,建成养老机构食堂阳光厨房50家。持续开展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改造提升,动态保持量化等级消C成果和校外供餐单位HACCPISO22000体系认证全覆盖。推进学校食堂智治应用,90%以上学校食堂实现基础信息、人员管理、电子台账、校园陪餐等8个模块常态化使用。规范农村家宴放心厨房运行全市推广应用农村家宴一站式服务。创建城乡放心农贸市场15家。创建食安市场暨食品安全规范化示范市场12

(十)全域提升餐饮服务质量。支持餐饮服务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中央厨房,推动提升餐饮行业标准化水平。开展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提升行动,食品安全量化等级B级以上达80%HACCPISO22000体系认证通过率达到70%上。对网络餐饮商家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动态保持外卖商家阳光厨房建设率达到90%以上外卖封签常态化使用新建阳光餐饮街区6条。

(十)全面优化食品消费环境。推进食用农产品风险隐患闭环管理改革强化社区生鲜门店食品安全规范化治理严格特殊食品监管,巩固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成果。深入开展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治理。加强驻部队副食品区域集中筹措入围供应商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可靠稳定。深化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

(十)全速打好产业升级攻坚战。引导培育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引领作用,发挥产业区域优势,创新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化阳光工厂建设和CCP智控应用提质扩面。推进食品小作坊综合治理,新增5S小作坊15家、特色小作坊15家和农村阳光食品小作坊40家。开展千企万坊帮扶行动,促进企业建设高标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凝聚多方合力,拓展社会共治格局

二十)强化多元共治。组织好食品安全宣传周”“浙里点检等活动,持续加强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等宣传教育及科普基地建设。加强舆情监测,完善谣言智控机制,鼓励新闻媒体准确客观报道食品安全问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网络,推进各地完善外卖食品安全奖励制度和社会监督员队伍建设。支持行业协会建立行规行约和奖惩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落实举报奖励制度,进一步加强投诉举报问题反溯治理。加大食品安全暗访力度。 

二十一)加强制止餐饮浪费治理。加强反食品浪费宣传,倡导节俭风尚,推广典型经验,曝光负面案例。发布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公告。常态化开展反餐饮浪费治理,实施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督促食品销售企业严格落实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要求。以婚宴、自助餐为重点加强监管执法。指导地方采用捐赠、拍卖、义卖等方式,提升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再利用效率。

(二十二)推动食责险提质扩面。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进一步完善食责险运行机制。推动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农村家宴、农批(贸)市场实现公益险全覆盖。发挥行业协会、网络订餐平台作用,鼓励肉蛋奶和白酒生产企业、大宗食品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和配餐单位、网络餐饮商户主动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创新食责险风险防控服务,推动保险公司提升事前事中事后服务水平,发挥保险的他律作用。

 

 

附件:1.食品安全协调2023年工作要点

2.食品生产监管2023年工作要点

3.食品流通监管2023年工作要点

4.餐饮监管2023年工作要点

5.食品抽检2023年工作要点

附件1

 

食品安全协调2023年工作要点

 

一、强化统筹协调

(一)注重实绩实效,高位推进食安国创

1.强化统筹协调。《湖州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方案》为蓝图融合承接浙里食安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坚持锻长板、拉平板、补短板,深化实施六大工程,持续加力食安国创。推进食安国创工作专班实体化运作,落实专班专干。

2.强化督查通报。食安国创浙里食安项目建设为重点,明晰时间节点,把握工作节奏,坚持暗访和明查相结合,落实清单化、项目式、表格式管理,及时通报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精准掌握进度,强化督促推动。

3.强化示范引领。持续擦抽检处研控”“农村家宴服务在线、简案快办等食安湖州品牌,争取承接浙里食安试点示范项目5个以上,储备较为成熟的食安国创示范引领项目10个以上。鼓励区县揭榜挂帅,作为市对区县食安考核重要评价内容。

   (二)突出区域特点,统筹推进综合治理

      1.牵头迎亚运、保安全食品安全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基础上,立足区域食品产业行业实际,以高风险食品和食用农产品、高风险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高风险人群保障为重点,开展为期8个月的食品安全全域治理。坚持的主基调,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问题处置效果。依托数据填报系统和履责平台,推进风险问题填报、处置、跟踪、督办、评价闭环管理,实现重点品种合格率全面提升、重点主体规范性全面提升、重点领域安全度全面提升的预期成果,全面筑牢食品安全底线,为亚运会亚残运会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2.牵头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根据总局、省局工作部署,完善工作机制,推动组织实施。排查整治阶段,督促平台和商家等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督促指导阶段,强化责任落实,加大明查暗访力度,督促各地加大整改和查处力度,重点检查相关工作措施落实情况;总结评估阶段,总结专项行动整体情况,梳理专项行动期间解决的突出问题,加快长效机制建设,务求取得成效

        3.加强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体系建设。严格信息收集报送机制,实现信息收集全量、精准、实时。规范信息报送和处置流程,及时掌握和快速处置食品安全领域突发事件。强化舆情监测防控,及时有效防范化解舆情风险。优化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强化应急指挥调度。健全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支撑体系和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应急处置队伍和设施设备建设,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和现场处置能力,筑牢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基础。

    (三)打牢基层基础,提升治理整体水平

         1.加强食药安办建设。根据国务院食安办和省食药安办总体部署,适时出台实体化办法。适时修订市食药安委工作规则,落实包保、调度、约谈、督促等机制,加强食品安全重点工作调度,督促落实食品安全重大事项,对未履行食品安全责任或者履行职责不到位等情况进行集中约谈。

2.探索食安人才建设。着眼专家、监管者、从业者三个维度,摸清我市食品安全领域人才现状,谋划实施食品安全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十百千工程,开展相关认定标准、管理办法、教育培训和奖励激励机制研究,规划市、区县两级食品安全专业人员教育培训基地、实训场景建设,探索服务保障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的人才队伍建设路径。

3.强化基层监管能力。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突出基层监管履职需求,推进系统食品安全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建设,压实区县局和基层分局(所)食品安全首要职责。

    二、压实属地责任

    (一)织严织密责任体系以省食药安办推出食品安全指数为契机,对照《食品安全指数评价规则》内容,强化食安考核、平安考核等综合评价的牵引作用,进一步优化责任落实机制,织严织密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二)落实落细包保工作。以全覆盖为基础,深化精准防控,加快形成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工作格局。推动包保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制度,用好食品安全履责平台应用,推动各级包保干部和包保主体知责明责、履责尽责。强化督导工作闭环,促进包保干部与监管部门贯通信息、凝聚合力。强化工作督查,包保关系建立率、承诺书签订率、督导完成率动态保持在 100%,做到包保无遗漏、督导不放松。

    (三)强化优化考核评价。将食品安全指数评价、暗访督查情况等作为食安考核、平安考核等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强调工作常态。加大创新工作的考核比重,强调早谋划、成体系、见实效。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设置个性化考题。

    三、提升创建质效

(一)深化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县扩面提质推动已创成省级示范的4个区县再复盘再提档,指导推动吴兴区高质量创建,形成“4+1”推进方阵,不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力争率先实现省级示范区县全覆盖。

(二)加强基层食安办分级分类指导。对标五星级最高标准,建立乡镇(街道)星级食安办梯度培育库,明确食品安全网格员职责,全方位加强宣传培训,推动五星级创建8家、四星级创建21家,着力打造一批有鲜明工作品牌的基层治理示范样板。

    (三)优化食品安全跟踪评价。根据国家和省明查暗访细则调整,及时调整市级明查暗访规则。强化直插一线基层的跟踪评价机制,严格落实季度暗访督查制度,深入查摆问题和隐患,严格落实闭环整治。

四、深化社会共治

(一)开展食安宣传。围绕安国创主题,用好博士说食事等创新载体,搭建食安区县长访谈、企业家谈食品安全等平台,加大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力度。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反餐饮浪费宣传等活动,提高公众知晓率推进食品安全科普基地建设,提高食品安全公众素养。

(二)强化社会监督。以地域、网格、行业等为基础,组建食品安全监督员队伍。市本级、各区县成立社会监督协会,鼓励区县、乡镇(街道)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协会发展。完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工作机制,加快健全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工作体系,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推进风险信息交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落实举报奖励制度,提高社会监督积极性。

(三)推进食责险工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进一步完善食责险运行机制。推动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农村家宴、农批(贸)市场实现公益险全覆盖。发挥行业协会、网络订餐平台作用,鼓励肉蛋奶和白酒生产企业、大宗食品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和配餐单位、网络餐饮商户主动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强化食责险风险防控服务,推动保险公司提升事前事中事后服务水平,发挥保险他律作用。

 

 

 

附件2

 

食品生产监管2023年工作要点

 

一、坚持数字引领,加快推进食品生产治理现代化

(一)加快推进GM2D赋码应用。按照赋码上链一批、培育成熟一批、广泛储备一批目标,贯通生产、流通、物流、消费四大场景,分类分步推进在产企业重点产品转码、赋码、用码和管码工作,努力构建生产加工样样赋码、仓储物流码码关联、消费结算时时追溯的数字化应用新生态鼓励引导美丽健、新市油脂等一物一码系统迭代升级

(二)推动“CCP智控提质扩面。积极构建以关键控制点风险闭环管控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模式,推动特殊食品、乳制品、肉制品、固体饮料、包装饮用水等企业加强采购验收、生产控制、出厂检验、运输交付等关键环节管理,落实风险识别、管控和闭环责任。持续推进CCP智控应用迭代升级,高标准打造一批运用“CCP 智控”2.0版实施关键控制点风险监管的标杆企业,以点带面整体提升企业食品生产安全管理能力水平。

(三)巩固阳光工厂建设成果。对照《食品生产企业阳光工厂建设和应用评价标准》要求,随机抽取50%阳光工厂进行回头看,督促企业加强管理维护,让食品生产过程更阳光

二、突出变革重塑,严格规范食品生产许可审批

(一)放大告知承诺制改革成效。全面深化食品生产许可准入制度改革,构建标准公开、规则公平、预期明确、各负其责、信用监管、数字赋能的低风险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工作模式,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拉长粮、茶等特色食品产业链条。

(二)规范许可审查工作流程。强化总局《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22版)》及新修订细则的宣贯培训,进一步统一许可审查标准,细化现场核查要求,优化许可审查流程,提升许可审批工作的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水平。完善食品生产许可审批制度,制定出台《湖州市其他食品(冷藏菜肴制品)生产许可审查方案》。建立利益冲突防范机制,针对部分高风险食品生产许可申请、变更、延续等活动,试点开展审评员异地现场核查,严把食品生产许可准入关口。

(三)加强证后监督检查。督促各区县建立完善闭环处置机制,在申请人取得食品生产许可后3个月内开展一次监督检查。对已实施现场核查的企业,重点检查现场核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对申请人声明生产条件未发生变化的延续换证企业,重点检查生产条件保持情况。组织开展许可质量评查,不断提升食品生产许可审批工作质量

三、聚焦风险治理,深入开展集中攻坚行动

(一)持续加强食品生产安全风险排查防控。督促指导区县监管部门把防范化解食品生产安全风险作为工作常态,结合食品生产监管事权,对企业开展基础调查和动态排查。按照一企一档”“一域一档”“一品一策,建立食品安全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

(二)组织开展重点地产食品风险隐患治理。结合守、查、保专项行动研究分析监督检查、监督抽检及风险监测中比较集中的风险隐患,围绕保健食品、乳制品、肉制品(预制调理肉制品、熟肉干制品)、蜂产品、食用植物油、食醋、复配食品添加剂等重点食品品种,组织开展地产食品风险隐患专项治理行动。

(三)强化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供会食品生产企业监管。按照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组委会食材供应要求,高标准落实对供会企业的监管、检测、执法等工作,督促企业对供会原料和产品层层把关,对出厂产品批批检验,严防食品安全和食源性兴奋剂风险。

(四)加大食品生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对一般风险企业,运用双随机抽查方式实施日常检查。对问题线索等企业,开展不预先告知被检查单位、检查行程和检查内容的飞行检查。对特殊食品以及高风险大宗食品企业,采取体检诊断方式实施体系检查,督促企业生产过程持续合规。飞行检查、体系检查数量各不少于辖区企业总数的2%

四、强化共富担当,助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

(一)持续开展乳制品、肉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总结近年来提升行动工作成效,督促指导乳制品企业加强奶源建设、产品研发和升级,严格环境卫生管理,严把原辅材料质量安全关、生产过程控制关、检验检测关,深化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二)推动食品小作坊高质量发展。扎实办好省政府民生实事,推动新增农村阳光食品作坊40家。持续深化食品小作坊综合治理改革,培育15家实施“5S”现场管理的食品小作坊,打造 15家具有浙江区域特色、文化底蕴、工艺传承和独特魅力的文旅化食品小作坊,推动食品小作坊从加工价值品牌价值”“文化价值转变。

(三)开展食安管家帮扶行动。推进食安管家服务模式,走进食品小作坊,开展解难纾困帮扶行动,培育现代小微企业,助力食品生产主体高质量发展。指导行业协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食品产业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研发创新,推行绿色生产,采用简约包装和清洁标签,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和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五、注重多措并举,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一)落实企业风险防控制度。深入贯彻总局《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推动企业建立完善基于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动态管理机制,落实落细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督促企业加强产业链和供应链风险管理,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推动特殊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率保持100%

(二)组织企业履责报告活动。持续开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年行动,市、区县分别组织开展企业负责人履责报告活动,运用履责经验分享、失责教训剖析、监管点评跟进、公开承诺倡议、社会公众监督等方式,推动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三)开展食安员监督抽查考核。运用食安员抽考”APP特食抽查考核小程序,组织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抽查考核,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求,确保生产经营过程持续合规,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力争到2023年底,实现食品生产监督抽查考核覆盖率100%、合格率 100%;特殊食品生产企业抽查考核覆盖率100%,特殊食品经营单位抽查考核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六、实施强基工程,健全食品生产监管长效机制

(一)制定完善食品生产监管制度。贯彻落实总局《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及省局相关实施意见综合考虑食品类别、企业规模、管理水平、食品安全状况、风险等级、信用档案等因素,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合理划分监督检查事权。全面构建以日常监督检查为主,飞行检查与体系检查为辅的三位一体检查体系,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食品生产监督检查工作。

(二)推进食品生产信用建设。完善通用+专业融合应用机制,落实食品生产信用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在综合分析食品类别、经营业态、生产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监督管理记录等情况基础上,对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划分风险等级,实现年度风险等级评价率100%。建立完善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探索对食品生产许可申请人实行红绿灯管理,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三)强化食品生产检查员队伍建设。按照人员专门化、能力专业化、装备现代化、成效社会化要求,定期组织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员及基层监管人员业务培训探索日常监管和带教实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进一步提升监管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食品生产安全监管队伍考核监督机制,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忠于职守、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符合监管实际的食品生产检查员队伍,高标准开展现场审核、监督检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评价、风险评估等工作。力争到2023年底,培养10名食品生产审评检查业务尖兵

 

 

附件3

 

食品流通监管2023年工作要点

 

一、推进浙食链应用提质扩面

(一)全面提升重点主体上链。持续提升农批市场、农贸市场、大型商超浙食链应用活跃度,成链率50%。校园食材配送单位、大中型食品批发单位、集中食品配送单位浙食链应用全覆盖,社区生鲜店等新兴食用农产品销售者覆盖面达到50%以上。

(二)全面提升重点品种上链成链。进口冷链食品、乳制品、桶装水、食盐、肉类、牛蛙、豇豆、韭菜、鳊鱼、黄鱼10类高风险食品品种和杨梅、桑葚两类季节性品种,以及其他纳入食安湖州啄木鸟专项治理的品种,上链率达到80%以上。督促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超、批发配送单位等上下游经营者在浙食链将食品报备赋码入市、扫码,推进追溯信息自动流转,逐步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数字化追溯体系。

(三)深化冷链风险智控场景应用。流通环节食品冷库库容量大于500立方米的单位接入食品冷链风险智控系统,第三方冷库实行100%网上备案。督促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不符合保证食用农产品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的老旧冷库等冷藏、冷冻设施设备,支持建设封闭式装卸站台,安装符合标准要求的温湿度监测设备。推进浙食链系统应用,完善冷链食品品类和经营户贮存冷链食品的冷库信息模块数据,实现冷链食品可追溯。

(四)推进食用农产品风险隐患闭环管理。持续深化肉类、果蔬和水产类风险隐患源头传导机制建设,通过检测不合格数据集成应用或靶向检测主动管控等有效方式,对被检出使用禁限用药物或农兽药残留超标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源头责任传导,实现食用农产品风险隐患发现、处置和责任传导闭环管理。

(五)推进GM2D落地应用。推进39家大型超市浙产预包装食品赋码率达到85%以上。大型商超、集中配送等流通单位推广订单码等新技术应用落地,推进商超应用GM2D二维码扫码结算和数据回流。

二、推进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

(一)建立健全食品销售企业日周月动态管控机制。贯彻落实《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督促食品销售企业建立主要责任人负总责,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分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100%配备两员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履责率达到90%以上。加强对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培训考核。

(二)持续深化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持续大型商超、校园食品配送、校园品牌超市、农贸市场等重点主体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提质,并向中型超市、批发单位延伸,引导自建快检室扩项提升检测能力。巩固长兴新农都农批市场规范化2A水平,推进湖州城商农副产品集散(物流)中心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培育,促进农批市场规范管理,加强农产品批发源头管控。

(三)开展食安市场创建。在规范化建设基础上,拉高标杆,创建12食安市场暨食品安全规范化示范市场,进一步落实市场举办方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和入场销售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推进检测室建设标准化、经营设施设备规范化和信息溯源数字化。

(四)推进食品销售主体标签标识。按照食品销售主体业态及经营形式,对食品销售主体进行标签标识。

三、推进食品销售营商环境优化

(一)深化食品经营许可改革。按照最多跑一次”“证照分离等改革要求,继续深化食品经营许可改革,强化电子许可证和电子档案管理及应用,确保电子许可证覆盖率100%,新办许可电子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

(二)探索食品销售风险信用分级管理。对持许可证的食品销售者实行100%风险分级管理,根据案件查办、抽检检验和信用管理等,加强动态调级管理,建立风险分级与双随机检查联动机制,探索开展风险信用分级管理,推进食品经营者风险信用靶向监管。

四、推进重点领域精准专项治理

(一)开展食安湖州啄木鸟专项行动。开展韭菜、豇豆、生姜、鳊鱼、牛蛙、大口黑鲈、黄颡鱼、鸡蛋、鸭蛋、酱腌菜等10个高风险品种的集中治理,排摸源头,督促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和销售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查验责任,依托浙食链查验并留存可溯源凭证和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等产品质量合格凭证,依法严厉打击采购、销售来源不明、不合格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构建食品安全风险治理长效机制。

(二)开展生鲜门店和社区团购规范治理。摸清生鲜门店主体基本情况,规范门店布局与设施、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领域管理,提升生鲜门店安全管理水平。落实社区团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社区团购前置仓监管,保障社区团购食品质量安全。

(三)依法落实粮食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副食品批发市场、农批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为重点单位和场所,对粮食产品是否具有可溯源凭证和产品质量合格凭证、是否有重金属超标等被污染粮食、超标粮食流入口粮市场等粮食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效防控粮食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四)保障亚运食品安全。协同推进迎亚运保安全食品安全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推进德清非运动员食材仓建设,配合做好运动员食材供应安全保障和浙食链技术应用落地。

(五)其他重点品种监督管理。持续加强超范围和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治理,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及销售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加强流通环节食盐质量安全监管,依法严厉打击无食盐定点批发资质从事食盐批发、包装标签不规范、追溯记录不完整,食盐零售单位销售散装食盐,以及将非食用盐作为食盐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整肃食盐流通秩序。推动食品销售单位严格落实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要求,持续加强校园和校园周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配合开展非洲猪瘟疫情防控、长江禁渔 打非断链一打三整治等专项行动。

五、推进专业监管能力提升

(一)推进快检数据归集分析。推进市快检数据归集平台落地应用,推进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校园食品配送单位、农贸市场和承担快检巡查检测单位等重点单位快检数据对接上传,通过快检数据统计分析,对食用农产品潜在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二)探索监管标准作业指导书。探索制定食品销售安全监管作业指导书,为基层监管人员提供标准化的监管清单,提升基层监管能力。

(三)强化交流培训。开展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浙食链订单码、监管实务等培训,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切实提高食品流通监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六、推进建立工作评价体系

将年度目标分解,每季度统计评价一次。季度考核结果统计后,作为对区县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对区县局工作考核等各类考核的依据。

 

 

 

 

附件4

 

餐饮监管2023年工作要点

 

2023年,餐饮监管工作要根据市局党委统一部署,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把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政治性与民生性、政策性与业务性、多样性与动态性等特点,围绕六个聚焦,高质高效推动我市餐饮质量安全大提升。

一、聚焦环境提升,全力冲刺创典

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开展餐饮环境提升攻坚行动。通过小餐饮对标规范提升、重点街区环境提升、餐饮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反餐饮浪费光盘行动、餐饮食品安全执法五大专项行动,建立接诉即办、社会共治、长效管理三个机制,着力破解餐饮环境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提升群众获得感为目标,按照提升一批、规范一批、整改一批、查处一批的分类治理模式,紧密围绕干净、整齐、提高三个方向,靶向解决餐饮店脏、乱、差的实际问题,常态化开展外卖商家监督检查,提高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餐饮消费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通过发布红黑榜晨检夜查你点我查等创新举措,使食品安全工作更加贴近民生需求,进一步促进餐饮行业加强自律建设,倒逼餐饮服务经营者自觉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餐饮经营。加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新闻媒体、人民群众协同,补齐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宣传普及等短板,着力构建多方参与、纵横联动的餐饮食品安全共治体系。

二、聚焦安全保障,护航重要活动

周密亚运保障体系,加强对涉及亚运的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赛会相关食物中毒事故,确保赛会期间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统筹指挥协调赛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定期研究部署各阶段重点任务;组织开展德清县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督查评估考核,完成对涉及亚运食品经营单位、接待酒店的食品安全评估和检查;指导赛会餐饮服务、食品供应和安全监管。统筹全市系统监管力量,组建亚运会食品安全保障队伍,赛事期间对重要场所实施全环节驻点保障监管。深化开展全市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集中整治高风险重点领域,实现全方位市域治理。根据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安排,持续做好两会、中高考及各类重要节庆、重大活动的餐饮安全保障工作。

三、聚焦共同富裕,打造城乡样板

推进高品质食安餐饮街区建设。指导街区发挥主体自治作用,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出台街区食品安全奖惩措施;督促街区内商家加大后厨硬件设施的改造升级,落实企业主体自查要求;推进一街一场景街区数字化治理能力,打造自治+共治+慧治管理模式,推动商圈自治、企业自律、社会共治高校协同治理。年内新建设6条省级阳光餐饮街区,并对已建成的12条街区进行不定期复查。全市建成50条食安餐饮街区,评选10条示范餐饮街区。推进农村家宴转型提升。全市推广应用农村家宴服务在线平台,规范农村家宴集体聚餐备案登记、风险告知、食品安全承诺书签订以及指导工作,实现聚餐有申报、过程有指导、事后有追溯,进一步防控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努力提升智慧化监管水平。紧扣农村家宴助力共富属性,引导培育一批家宴预订、食材配送、厨师管理等全链条一体化服务的农村家宴管理团队,降低农民办宴成本,提高农村集体收入,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四、聚焦一老一小,筑牢民生之基

提升养老机构食堂食品安全水平。养老机构阳光厨房已确定列为2023年省民生实事项目,要积极会同民政部门部署开展养老食堂食品安全三年提升行动,对养老机构食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食堂进行标准化改造,提升硬件设施和食堂自我管理能力。联合开展养老领域食品安全工作督查,加大改造资金投入,努力实现食安信息应享尽享,相关证照应办尽办,阳光厨房应装尽装,从业人员应训尽训,大宗制品集中定点采购应采尽采,督查考核应严尽严,10月底保质保量完成50家养老机构阳光厨房建设。持续深化校园食品安全水平。加大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春秋季开学期间对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及周边餐饮单位进行全覆盖检查,督促学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对发现的问题跟踪复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持续开展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的改造提升。对学校食堂实施四色分类监管,提高数字化改革应用的智能化水平,学校食堂智治应用率达到90%以上。

五、聚焦四个最严,抓实两个责任

坚持预防为主,紧盯重点业态、关键环节,排查风险,消除隐患。贯彻落实《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按照应配尽配的要求,督促相关餐饮企业两员配备率达到100%,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加大线上线下随机抽查,同时强化两员能力提升,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率、食品安全抽考合格率均达到100%。探索制定重点业态主体责任落实规范化标准化指引。做好管办衔接,通过移交线索查办典型案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落实落细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专项治理,提升治理水平。按照网格定责、坐标定位要求,做到检查有痕迹、整改有实效、违法有查处。

六、聚焦治理效能,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食品经营许可改革,推广互联网+云核查,实施低风险食品经营许可事项非接触式远程核查,降低审批成本,提升审批效率。进一步推广聚合码,提高新版电子许可证覆盖率和应用率。创新开展餐饮办前指导,针对从事餐饮服务的企业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时,常发生因布局不合理导致装修返工而产生损失的现象,强化靠前服务指导,提供包括预约审图、查看现场、许可证办理咨询等服务,提升企业办事效率,降低开业成本。

 

 

 

附件5

 

食品抽检2023年工作要点

 

一、深化抽检集成改革,提升工作实效

(一)突出重点,做好一盘棋谋划。根据国家总局、省局食品安全抽检计划,结合本地历年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坚持一盘棋理念,统筹制定湖州市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计划,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品种、重点企业抽检,重点加强对重要节令食品、校园及周边食品、网络订餐、网红食品、重点风险隐患的抽检2023年,全市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计划不少于16700批次其中市局组织实施的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计划不少于5100批次区(县)级监督抽检计划不少于8100批次,普通食品抽检不合格率不低于3%(不包括餐饮具)全市食用农产品专项抽检计划3500批次不合格率不低于4%

(二)明确要求,确保全过程规范。坚持食品安全抽检分离,继续实施市本级第三方机构抽的不检、检的不抽,市食药检院检测任务由市局组织抽样,区(县)级抽检由执法人员利用双随机执法平台进行抽样;加大对重点隐患企业、对不合格率高的品种、风险等级较高的企业与品种以及高风险地区的抽检力度,增加抽检数量比例,提高抽检问题发现率;强化地产食品源头管控,实现地产生产企业抽检全覆盖,倒逼企业加强生产源头质量管理。浙食链为依托,对亚运会(湖州赛区)食材供应商、配送商的食品抽检以及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全覆盖,筑牢亚运会(湖州赛区)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三)提升水平,实现数字化管理。推进食品安全抽检承检机构智慧管理改革,承检机构加大物联感知设备投入,实现实验过程可视化、数据采集智能化、检验结果存证化,确保食品检测真样品、真检验、真数据食品承检机构数字化实验室建设覆盖率100%突出食品抽检抽、制、检、审、批五个环节,督促承检机构落实五分离,不断提升工作质量;组织承检机构盲样考核、备样复测、抽样视频抽查,开展国抽数据核查,实现云上互检;积极参加全省承检机构食品检验检测技能比武大赛,提高检测机构技术能力和执行力。

二、强化核查处置闭环,提高处置效能

(一)持续做好核查处置闭环管控工作。不断完善核查处置工作制度,再造核查处置办案流程,明确食品抽检、日常监管、稽查执法协同配合、分工合作运行机制,强化抽检、监管、执法、法规协同联动机制;深入推进食品安全抽、检、研、处、工作,区(县)局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实体化、有效化运作,形成食品抽样、数据汇集、风险研判、风险预警、核查办案、综合治理线上线下六位一体的食品抽检、监管、治理一体化工作体系,有效提升基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市核查处置率100%80日内核查处置完成率100%,立案率100%,行政处罚率75%以上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效能进一步提高。

(二)创新做好浙里食安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积极申报我省第一批浙里食安示范项目,推动长兴县食品安全隐患闭环管控机制提档升级、示范创建。优化长兴县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建设,充实四支专业队伍力量,再造食品风险闭环管控工作流程,建立健全数字集成、智能预警的研判体系,建立健全无缝衔接、高效通畅的运行机制。做好工作经验的梳理、总结、归纳,按照形成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制模板。

(三)扎实做好不合格企业帮扶工作。挑选有经验、有知名度了解行业状况、会指导生产的业内专家,组建不合格食品企业质量技术帮扶专家库;强化监督抽检连续两年不合格或不合格达到3批次及以上的、经排查整改后仍抽检不合格的食品生产企业的帮扶,从生产工艺、操作规范、台账记录、食品标准、出厂检验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排查和食品安全隐患分析;结合每月你点我检活动,开设专家门诊,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线下问诊;联动食品相关处(科室)开展不合格企业质量提升专题培训或互助交流活动,每年不少于四次。

三、强化风险预警交流,完善体系机制

(一)完善风险预警交流体系建设。强化市级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中心区(县)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风险监测站的作用发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收集监测、研判、交流等工作,形成市、区(县)和社会力量协同的风险预警交流网络。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完善风险预警交流工作机制,打造集信息汇集、筛选、推送、反馈、预警、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统一风险信息平台,优化风险信息上报、审核、交办流程,提升信息报送、处置时效。畅通风险信息共享渠道,做好专家解读、市县动态、风险预警、科普宣传等工作,强化风险信息交流。

(二)探索风险分析预警新模式。加快数字化布局,重塑风险分析预警模式,搭建规则+算法食品抽检监测数据分析模型,依托监管平台大数据,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监控、综合研判、智能决策、预测预警和智能防范等方面提供支撑,实现精准监管。完善风险监测预警模型,优化风险分级标准,以数字模型分析为基础,专家研判为手段,从风险发生概率、波及范围、危害程度等维度进行科学评价,以智能+专家模式,形成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清单、治理清单,实现风险分析清单化。

(三)强化风险预警协同处置。全方位发挥检验、监管与执法合力,强化与公安等部门联动,实现技术优势互补、高效协同,立足抓典型案例,加大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联合打击力度。风险预警信息通过系统点对点推送至相关职能部门,为监管部门科学有效防范、治理风险提供决策依据。配合长三角地区跨区域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推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互联共享和联合惩戒。

四、创新打造模式载体,实现惠企利民

(一)做实百姓点检民生实事项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监管理念,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热点问题,将百姓点检成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的食品安全民生常态化工作为公众和企业提供免费食品检测服务(含抽检监测、快检)不少于1批次/千人,全年完成检测3000批次;开展食品安全百姓点检活动不少于10场次/单位;征集公众、企业抽检需求,抽检响应率及结果反馈率100%;食品安全百姓点检应用程序关注收藏人数不少于20000人次;依托辖区内市场主体快检室(含政府筹建及市场自有等)设立你送我检便民服务点,服务点覆盖率不低于50%

(二)做优博士说食事食安科普品牌。以食品安全科普为切入口,树立宣传也是监管的理念,努力打造食安科普新单元。依托市食药检院国家总局科普平台和专业人才优势,全力打造湖州地区食品安全科普线上品牌博士说食事,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每月定期制作科普视频,通过短视频、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宣传,扩大科普宣传声量,提高品牌影响力。各区县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有一定影响力的食安科普品牌。

(三)做大一中心三队伍助力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和食品检验机构专业优势,以践行助企纾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发展壮大一中心三队伍技术服务基础,组建一支会指导生产、有办案经验、懂标准、懂检验的综合性帮扶专家队伍。积极拓宽监管与企业沟通渠道,围绕行业发展难点,联合监管、专家选取行业代表性单位定期座谈,聚焦地区特色、行业特点加强问题研讨和标准政策研究解决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法律疑惑、技术难点、管理漏洞等实际问题,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促进食品产业健康、规范、高质量发展

 

 

 



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235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