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索引号:   11330500307485073G/2024-00046 成文日期:   2024-01-3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市市场监管局2023年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4-01-31 14:35:08

一、2023年主要工作开展情

2023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深入践行有感服务、无感监管的市场监管理念,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年”工作主线,着力提升大众创业、主体成长、创新发展、公平竞争、有序市场“五个环境”,以实干实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贡献

(一)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打出了品牌。发挥市场监管部门是经营主体第一见面人的优势,聚焦创业“前、中、后”全周期,推出“创业第一见面人”服务,为创业者提供择业、选址、登记等一站式服务,累计举办“创业会客厅”活动50期,设立“青创工作室”100个,获省委易炼红书记调研肯定。探索个体户集中登记,设立“烟火+”社区便民服务点16,引导流动手工艺人免费入驻、规范经营。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推出“1+X”全市通办模式跨区县一照多址”“一证多址登记改革,企业扩大规模和跨区经营提供便利。创新“信用体检”模式,以信用修复一件事推动“一处申请、多处修复”。

(二)在激发主体活力上取得了实效聚焦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采取分层分类梯度培育机制,不断壮大经营主体、释放发展活力。开展“现代小微企业”培育,集成“微管家”服务模式,全省率先发布地方标准,实施精准帮扶。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提升整体发展质量。全市共有经营主体54.62万户,同比增长7.15%;新增现代小微企业1000家,省级科技型小微企业1354家;首批名特优新个体户1324南浔个体工商户分类培育试点工作获国家总局肯定。

(三)质量强市建设上打造了样板。全市质量提升工作取得新突破,省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实现“九连A”。长兴县质量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久立特材获省政府质量奖,湖州市荣获省政府质量奖组织奖。国家总局专题调研湖州质量管家服务模式,调研成果在总局研究参阅上刊发。入选全省唯一绿色认证先行示范区绿色认证企业规模保持全国第一。首创“标准+认证+联盟”的乡村民宿认证经验向全国推广。首次设立湖州市标准创新贡献奖发布地方标准42项,居全省第一新增国家级综合标准化试点7个,创历史新高。

(四)知识产权强链上开辟了新局。市委市政府出台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实施意见全省率先制定市委知识产权督察考核制度,市人大出台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定,我市成功入选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截至目前,全市新增专利授权1487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737件,增幅排名全省第一;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18.95件,排名全省第二。浙江绿色知识产权推广中心落户我市南浔电梯产业获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安吉入选全国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法护知产在线协同应用、知识产权画像公共服务两个案例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安吉白茶入选全国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和浙江省地理标志富农最佳实践案例。易炼红书记在全省会议上指出湖州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下了功夫、作了创新”。

(五)在牵头生物医药产业链上发挥了作用按照链长阮叶萍常委副市长提出的“从监管向服务产业发展转变”要求,我们成立工作专班,坚持为平台招引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理念,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研究生物医药产业专项政策,推出“领证服务员”制度,帮助解决企业申领许可证、产品注册备案等问题举办多场专题对接、招商推介、主题论坛等活动,全方位推介生物医药产业全年新引进固投3亿元以上备案项目19个,开工项目14个,项目招引数开工率在八大产业链中分列3150亿元以上项目实现突破

(六)在保障民生安全上守牢了底线坚决守好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三品一特安全底线,实现全程安全、全量安全、全域安全。圆满完成亚运会湖州赛区供餐保障任务获省局张文杰局长批示肯定。扎实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入选浙里食安首批试点示范项目6个。深化药品安全整治药剑行动,湖州代表浙江省接受国家药品安全巩固提升专项督查并获肯定。承接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建设试点,完成浙江特种设备在线移动应用端八个码上应用建设任务,特种设备智慧化监管走在全省前列。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全市市场监管工作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总局、省局决策部署,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总载体、总抓手,深入实施六大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为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贡献更大的市场监管力量。

(一)聚焦企业有感,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工程

发挥市场监管贯穿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化、个性化的衍生服务,更大程度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全市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58万户。

一是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进一步打响创业第一见面人品牌,做实创业会客厅”“青创工作室的深化文章,形成湖州特色工作标准模式。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导向,推进企业变更、迁移和股权转让一件事改革,探索食品生产准入准营一件事、餐饮行业“一类事”改革,推动一件事一类事转变。加快建设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集成应用省级试点,在册市场经营主体电子营业执照使用率达85%以上。大力推广“烟火+”生活服务类个体工商户集中登记点建设。

二是提升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坚持经营主体发展质量评价和个体经济监测两手抓,强化经营数据分析研判,找准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提供精准帮扶和政策支持。深入实施新设企业千天计划,搭建监测数据库,加强跟踪指导,提升初创企业的存活率和活跃度。深化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培育,率先在非遗传承、民宿服务领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

三是推动经营主体信用建设。充分发挥信用监管的基础性作用,实施差异化监管。积极争取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省级试点,开展信用管理示范企业评定,探索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创新实施“市监查一次”制度,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础,通过“四个一”举措(编制一套事项清单,建立一个监管对象名录库,制定一系列工作计划,完善一个制度规则),实现“进一次门、把市场监管领域一次查到位”的“综合查一次”改革。全年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率达到40%以上。加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培育,培育企业公示率达80%

四是推进公平竞争先行先试。健全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机制,服务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向乡镇街道延伸,审查覆盖率达到90%,公平竞争环境社会满意率提高至95.2%以上。开展妨碍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问题专项整治,实施不当市场干预行为问题整改和典型案例约谈通报。积极培育反垄断合规示范企业和省级反垄断标杆企业。加快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加强教育、医疗等重大民生领域价格收费监管,新建企业缴费负担监测点30家,深度治理涉企惠民收费问题。

(二)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产业质效提升工程

聚焦八大新兴产业、八大传统产业和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出更多务实管用服务机制,推进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助力全市“8+8”产业发展。针对新兴产业链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等特点,全面实施“三覆盖两提升”,实现产业链质量分析、标准库建设、专利导航三项全面覆盖,认证检验和专利创造两项重点提升。成立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湖州办事处,启动智能物流装备产业链标准图谱研究。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发力,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母子品牌建设模式,发挥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点等3个国家级技术平台优势,提升产业创新力。全面摸清企业需求,集中打造一库一单一码(规上企业资料库、服务清单、小微管家码),实现服务供需对接,做大增量,提高质量。

二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牵头作用,把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趋势,落实五个一举措,即建成一个产业服务平台(医药创新与审评柔性服务站)、梳理一张产业服务清单、打造一支专业服务队伍、开展一批产业推介活动、构建一项五方交流机制,集成职能优势,助推产业发展。抢抓美妆产业发展机遇,加快推动化妆品一区一策落地,争取出台全市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推进全省化妆品监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办好化妆品行业领袖峰会和全省首届化妆品博览会,做大做强“美妆小镇”。

三是加快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外引内育,加快构建平台企业多层次发展体系,在新兴领域打造一批创新型、牵引型平台企业。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链、监管链,强化要素供给。加强平台企业合规辅导和培训,引导平台企业对照主体责任清单照单履职。规范直播经济发展提升,新培育绿色直播间”20家、培养主播新秀60名,新建绿色直播基地1个。强化平台内经营者、从业者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推进骑手暖心驿站建设,引导全社会关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出台湖州市广告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大力发展广告+直播等新业态,办好年度广告创意大赛。

(三)聚焦“品质提升”,深入实施质量标准赋能工程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质量发展战略决策部署,打好“质量、标准、品牌、认证”等组合拳。

一是开展“四季看品质提升”专项行动。联动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市(区、县)建设。深化质量管家模式,全年服务企业1000家以上,评选年度金牌管家,打造一批“质量强企·点位看变化”的标杆企业。依托一链一策,全面推进质量强链,通过链主引领、链员协同,质量支撑、技术赋能,培育产业链看变化典型案例。优化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服务企业2000家以上。筹备成立首席质量官联盟,举办首席质量官职业技能比武,选树一批“质量强企·能力看提升”事迹。围绕质量强市,抓好市委质量督察考核,完善品字标·浙江制造”“浙江农产浙江服务梯度培育库,加强浙江精品”“中国精品培育。新增“品字标”企业30家以上,各级政府质量奖30家以上,争创质量强国标杆市县和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

二是全面提升标准创新引领力。强化标准引领作用,组织申报省标准创新贡献奖,提高市标准创新贡献奖影响力,实施标准领航、标准强基、标准稳链工程。完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标准体系,发布国家标准2项以上,新增生态文明领域地方标准20项以上。打响湖小标服务品牌,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70家、企业标准领跑者”20项以上,新增对标达标企业100家以上。加快先进标准研制,新增为主(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00项、浙江制造标准”20项、长三角区域协同标准3项以上,力争每百万人牵头制修订先进标准、市级地方标准、区域协同标准等指标走在全省前列。

三是全力提升认证检测能力。全面推进质量认证综合集成改革,深化绿色产品认证、乡村民宿服务认证、双碳认证、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载体,系统推进、集成发力。绿色产品认证企业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累计建成高品质民宿服务认证企业100家以上,双碳认证企业15家以上。推动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出台政策意见,加大动力及储能电池、茧丝两大国家级质检中心平台建设,开展检验检测技能比武,精准服务产业检验检测需求。抓实民生领域计量器具监管,推进强制检定一张网数字化建设,重点加强对电子秤、充电桩、燃油加油机、压力表、多参数监护仪等事关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等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监管。推动区域块状产业产品质量检测,重点推进吴兴童装和安吉办公椅共享实验室建设。

(四)聚焦创新引领,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链工程

做深全链条改革新文章,全面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一是有效激发创造活力。聚焦“315”科创体系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等重点领域,按照项目驱动+基地牵引+服务支撑的模式,建立健全市、县两级高价值专利培育体系,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基地,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4个,全市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5件以上,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0家以上。支持非遗、民间文艺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通过专利授权、注册集体商标、地理标志等方式加强保护传承。强化“湖知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品牌建设,推进“一站式”服务平台区县全覆盖。

二是有效推进转化运用。发挥专利导航作用,新建1-2个省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深化绿色知识产权推广中心建设,构建绿色技术专利细分产业数据库、专利池和绿色知识产权标准。综合运用专利公开实施、开放许可等举措,唤醒沉睡专利”400件。深入开展规上企业专利提升行动,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业企业,规上工业专利企业占比达67%。新增知识产权质押额150亿元以上。

三有效提升保护效能。贯彻落实市人大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高效运营安吉(绿色家居)知识产权快维中心,加快建设吴兴(童装及丝绸)知识产权快维中心。积极争创安吉白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积极争取筹备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面推行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简易程序,办案周期再压减5%。探索知识产权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五)聚焦群众有感,深入实施民生安全保障工程

健全大平安风险闭环管控体系,夯实两个责任落实机制,推动三品一特安全形势持续稳进向好。

一是创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国创为目标,构建“三书一函”制度,压实属地、监管和企业三方责任。推进食品安全分级监督检查综合集成改革试点,建立长三角水产品一体化追溯和协同监管试点机制,制定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追溯体系地方标准。强化示范建设,打造餐饮特色街区,建成中小学示范食堂60家、示范性食品作坊50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少于1.7万批次,完善抽检不合格食品闭环处置机制。推动农村家宴产业提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优化“红黑榜”发布和“晨检夜查”工作机制。推进全市食安人才“十百千”工程建设。

二是强化药械化安全监管。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实施责任清单制、主体责任落实报告制,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产业合规体系。严格执行“统筹协调、分级负责、分类监管”的协同监管要求,强化风险隐患事前研判、事中应对和事后复盘。聚焦网络违法销售药械、农村药品安全、儿童用妆安全等问题精准开展专项整治。把握药品经营企业合规提升、新企开办、注册备案等节点,推进监管服务增值化改革,让企业群众更有感。

三是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深入开展电梯安全筑底行动,持续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治理。深化全国特种设备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建设,迭代升级区域责任“三色”、设备“四色”赋色监管预警机制,探索制定电梯等特种设备物联感知应用规范并上升为地方标准,提档升级打造“示范区”。以特检院新型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提升特种设备技术保障能力。

四是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工业产品生产许可持证企业监督检查比例不低于50%。强化县域块状产业质量提升,持续开展风险排查整治,重点推动吴兴区童装产业质量整治提质增效。针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加强监督抽查,开展产品质量安全“排险除患”攻坚,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后处理100%落实。

(六)聚焦“现代化治理”,深入实施监管执法增效工程

持续深化市场监管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建设,积极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不断提高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全面深化放心消费建设。推进放心消费在湖州行动,动态培育放心消费商圈22个以上,无理由退换货单位7000家以上。培育创建全省首批放心消费示范县,打造县域放心消费的湖州样板。举办第五届全市好伴手礼评选活动,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发布推广重点行业合同示范文本。

二是加快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推动完成《湖州市农贸市场管理条例》地方立法。实施全市农贸市场更新提质三年行动,建成省级放心农贸市场20家以上,实现放心农贸市场城乡覆盖率达到70%以上、城区覆盖率达80%。探索农贸市场+邻里中心“农贸市场+烟火”新型农贸市场业态,力争五星级农贸市场实现的突破。

三是迭代服务型执法模式。进一步完善监管、执法和服务三位一体的执法模式,深化管办衔接、行刑衔接机制。以八大新兴产业链为重点领域,打造亮剑护企联盟品牌,进一步完善政企协作机制,加大双打维权力度,深化属地打假、异地维权。聚焦校园周边、美容美发、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执法亮剑集群作战,严查一批虚假宣传、价格违法、消费欺诈等违法案件,达到办理一批案件警示一个行业的震慑效果。争取总局或省局督办案件2件以上。

四是全面优化法治保障。强化依法行政,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三统一。紧盯执法责任落实和案件质量提升,开展行政处罚案卷抽查评查和专项执法监督活动。持续开展基层减负,争取出台全市恶意索赔协同治理工作备忘录,提升行政效能。出台全市药品、工业产品领域的抽检作业指导书,强化执法监督抽检能力。针对高频违法事项,制定全市类案同罚裁量基准,形成实务指导意见,切实规范执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