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德清县局紧扣优化营商环境和年报精细化管理改革要求,扎实做好各类市场主体年度报告工作。通过精准设置计划、开展企业清吊、健全长效机制等,以精细管理、量质并重为导向,不断推进年报精准化、数字化、高效化。接下来,德清县局将继续做好各类经营主体年报申报指导及反诈宣传相关工作,进一步推行“多报合一”改革,打好2023年度年报工作收官战。
一是高标准推进精细化年报。依托浙江省企业信用综合监管系统,精确制定全县1-6月各月度年报工作目标及计划,将年报工作化整为零,不搞冲刺,统筹推进。围绕精准化年报系统设置的对象库,结合市场主体往年年报时间、是否零申报、是否中介机构代报等情况,按照主动申报类、引导帮扶类、重点关注类、异常清退类四大类对市场主体分别建库、动态监测,智慧化定向投放年报提醒、操作指南等。分行业、分区域对接工业园区、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等市场主体集中的重点区块,减少对市场主体不必要的干扰,进一步破解传统催报扰企痛点。
二是高质量开展未年报企业清吊。通过年报数据,掌握市场主体真实生存发展状况,为进一步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淘汰清理长期未经营企业提供数据支撑。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的共享效应,按照“唤醒一批、规范一批、吊销一批”的原则,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程序,全面开展本年度长期未经营企业清理吊销工作,有效清理“僵尸企业”,维护市场经营主体在册数据的真实有效。截至目前,已完成126家企业(农专社)现场核查及公告告知工作,办理未按时年报案件一件,罚没款3000元。
三是高水平保障年报数据质量。最新修订的《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已于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强化年报监管和法律责任是此次暂行条例修订的重点和亮点内容之一。暂行条例要求加大对企业信息公示情况的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处理;另一方面,暂行条例也大幅提高了企业违法违规的法律责任,如对于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等行为可以处以1万至20万罚款,甚至可以吊销营业执照。通过新暂行条例的普法宣贯工作,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强化年报意识,规范信息公示行为,督促经营主体主动按照实际经营状况如实填报公示信息,进一步减少零申报,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