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当今时代新浪潮,纸质宣传册等传统营销方式逐渐被网络营销手段取代,低成本高互动的优势,让企业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成为宣传热地,为企业打造品牌形象、拓展市场和推广产品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给心怀鬼胎的“职业打假人”创造出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通过网站、平台等渠道,与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结果相对照,即可发现专利、认证证书过期等“虚假广告”举报点,通过要求协商赔偿或奖励款项的方式,财务自由实现得不费吹灰之力。
德清县高新区分局自2024年3月成立以来至今,就收到了60多件有关虚假宣传的投诉举报,为应对职业打假人在网络宣传上的新招式,德清县高新区分局多措并举,简化该类型投诉举报的处理方式,争取让“职业打假人”无处下手、无利可谋。
一是建立名录,锚定职业打假。名录主要内容包括:职业打假人个人信息、投诉举报数量、复议或者诉讼数量、向纪检国家监察委员会门举报数量等,通过划定统一认定标准,将职业打假人与维权消费者区分开来,设立职业打假人黑名单机制,在处理投诉举报、信访、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监察事项时重点关注,分类管理,灵活施策,避免成为职业打假人的行政武器。
二是首违不罚,达成执法共识。由县局牵头,对此类违法行为轻微、不存在主观故意的职业打假行为与消费者投诉举报划清界限,形成从轻处理的统一共识。同时对涉嫌构成敲诈勒索、诈骗行为的职业打假人,依法严厉追究刑事责任,发挥刑事案例的震慑作用,全社会形成反对恶意打假、鼓励诚信经营、合法依规维权的良好营商氛围。
三是靶向宣传,增强法律意识。针对涉嫌发布虚假广告情形防范堵漏,引导经营者从严监管自有宣传平台,定期检查相关证书、专利是否过期,文字表达是否有误,使用图片是否正规等,并通过典型案例向企业进行法律科普,以案释法,加强企业法律意识与证书专利等材料的维护意识。同时通过培训、研习法条、运用于实践之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自身法律水平。